迄今看了几千份内部报告,也不敢说完全理清楚汽车产业的思路。
宝马在德国的零配件制造商,目前在国内都有合资、独资的外企布局,活塞、气门、气缸选择马勒公司的配件,制动、轴承选择舍弗勒。
华腾要造一辆宝马汽车,基本造个壳子就行,其他要么是国内的德资企业提供,要么是从德国直接进口。
这个成本太惊人。
华腾和宝马协商了很长时间,总算是达成新的协议,在江州合资创立发动机制造企业,生产宝马系列的发动机,其余未能国产化的部分,一部分由华腾、宝马联手其他德资企业,在江州合资建厂,另一部分直接采用本土零配件企业的产品。
华腾现在的问题是零配件的体系太复杂,宝马是德式,荣威一半德式,一半英式,所谓的华腾乐驰是典型的日式,而华腾自主设计的华腾瑞虎suv则是完全国产化标准的零配件。
当然,所谓日式、德式,基本也是一种90年代的遗留说法,现在大趋势是一体化,宝马也有大量的日造零配件,关键有一部分还只能从日本进口。
荣威、mg原先是典型英式设计,英式零配件,现在也基本是日德美一体化,还有一部分来自英国汽车零配件产业中硕果仅存的巨头gkn。
国内零配件产业,包括万向集团,也真的是软文宣传为主,打着汽车配件的招牌做地产业,一半产值是来自地产,零配件业务增长率并不高。
徐腾亲自打电话和对方询问过,不是万向不做,而是做不上去,继续向上发展,全球汽车零配件巨头百强范围,最低也是十亿美元级别的销售额,而且各自占据一个领域,专业分工太细。
以宝马为例,一款新车型的开发过程中需要三十多家零配件巨头紧密合作,车型确定后,三十多家零配件巨头就将稳赚不赔的吃到底。
国内零配件企业根本不具备这种业务能力和关系,挤不进去。
换句话说,国内零配件企业的发展空间取决于本土汽车业的自主开发能力,一汽、二汽、上汽、广汽四大巨头都靠洋人混饭吃,那还玩个屁的汽车零配件产业。
胡春元在这个行业浸润二十载,可以算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巨子,对每个环节都了若指掌。
难得这位行业巨子主动上门谈合作,徐腾正好和他探讨一下。
“这是陈志辛制定的企划吧?”胡春元花了十分钟的大致将徐腾提供的十几页资料翻看一遍,他毕竟是业内巨子,消息灵通,其实早就知道上汽大众的前任总经理陈志辛去年就到了华腾集团,负责整个汽车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