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次谈的那个价,不能再低了,我素来不欠人情,深圳的两家资产管理公司要从招行退出,我上午打过招呼,你用腾讯公司的名义去收购他们股份,溢价10%左右基本就能拿下,后面想办法帮招行抬一抬价码,我最近考虑在a股增资100亿。董事会那边,我给你留一个席位,电商是门新生意,我不懂,你懂,我这个开银行的当然要和你合作。”
“好。”徐腾答应下来,和姜肖平握手,“合作愉快。”
“和你合作肯定是很愉快的,对了,我顺便替一位领导转达一声关切,工程机械和化工对国家经济至关重要,你们要发挥机制优势,好好搞。当然,你们也要量力而为,适可而止,这两年扩张的太猛,要多注意资金流的问题。”
姜肖平这几天没有留在博鳌,而是去了一趟首都,刚回来,他若有所指,再度拍了拍徐腾肩膀,意思很明显,已经有人对华银系的快速扩张提出了异议。
这种异议不是民资、国资之争,而是银河资本-华夏银行组成的私营财团,正在不断渗透其他金融机构。
相关工作的领导虽然不持异议,只要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即可,姜肖平做为参会人员,还是要提醒华银系适可而止,暂时停一停,到招行和pn保险为止。
“多谢您的提醒。”徐腾点头,明白这位姜董事长的言下之意,这就是央企的厉害之处,可以直接见领导,参加一些高层面的工作会议。
当然,徐家不会停,只是要运作的更精妙一些。
这就像是一个马拉松比赛,华银系状态出的特别早,从94年憋到2004年,终于在2001年至2003年迎来大规模上市的资本爆发期,迎来一个璀璨的峰值阶段。
华银系目前公开的资产规模是4000亿rmb,实际上要翻一倍,同期的万科,市值不到200亿rmb,中信、华润也不过千亿级,通商还要稍弱一筹。
在2004年到2008年,这个时期又正好是央行慢慢缩紧银根,遏制地产泡沫的阶段,央企、私企都缺乏足够的资本。
这个特殊的阶段不领跑,等到2008年以后,四万亿的大政策一出,全国资本泛滥成灾,华银系再想领跑就晚了,因为不管央企,还是私企,手里最不缺的就是资金,最缺的就是项目。
华银系憋了十年,就是等这一波的抢跑阶段,目前大肆扩张,等到2006年的a股暴涨泡沫再大规模套现,摆脱华银系内部的债务危机,一举奠定匹敌中石油的资产规模和资本实力。
送走姜肖平,徐腾才单独和王佦谈判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7页 / 共1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