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四章 互相欺骗,互相伤害啊!
中国在芯片产业的孱弱,主要原因就是欧美的技术封锁,无法引入最先?33??的半导体生产设备,只能连设备的难关也要攻克。
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分布是很广泛,具有典型的全球化国际分工特征,荷兰、德国、比利时、瑞典这样的国家提供设备,美国负责设计,日韩台负责生产。
任何一个环境,对中国都是封锁的。
华银财团虽然通过英国凤凰资本公司控股ram公司,并购了欧洲几家中小规模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,构建了一个新的不同于x86的生态圈,但也仅是瞄准了智能手机市场。
受制于欧美的技术封锁政策,华银财团实际上也无法公开对ram公司实施管控,只能通过董事会的操作,将ram生态系统授权给腾讯集团,由腾讯旗下的芯片公司设计智能手机芯片,再由中芯集团流片生产。
现状是残酷的,中芯集团的技术并不具备优势,相比之下,台积电已经拥有45纳米技术,而英特尔更是推进到32纳米。
中芯呢,90纳米的技术都是来自于台积电,最糟糕的设备需要进口,一旦台积电在美国的诉讼成功,美国法院下令对中芯集团实施技术封锁,禁止进口美国的设备,同时波及到欧洲,那简直是末日般的结果。
虽说国产设备能够达到0.14微米的标准,但是,良品率很低,仅能用于军工产业,哪怕是对军品芯片的需求,最好也是用中芯的90纳米技术平台生产,只不过是偷偷生产,不予公开而已。
2008年7月,美国金融危机的阴霾已经浮现。
徐家大致完成了多笔交易,在高价位沽售高科技股和资源股证券,换取流动资本,手握400亿美元的现金流,却无法对台积电实施钳制,也无法解决国内芯片产业的问题,这大概也是一种无奈的悲哀。
讲真,从2001年到2008年,徐家和华银财团在中国芯片产业的投资是独树一帜的,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,从设备到工艺,从设计到封测,以及基础的人才培养,教研结合,全产业链的推进。
8年时间,8年抗战啊。
华银财团在芯片产业的总投资超过1200亿,其中700亿注资中芯集团,200亿投入京东方,220亿投入朗科电子,其余在人才培养、设备攻克等等周边区域,也有将近百亿规模的投资。
在此之外,徐家也累计拿出两百多亿。
虽然这些投资主要是信贷,通过旗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