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至少账面上是比较平衡的。
国内的企业这些年热衷并购海外的配套企业,其实多少都有这种想法,先收购,再转移注册,搞的多了,欧洲就不开心了,特别是德国。
现在呢,欧洲人还没彻底觉醒,中资收购的阻力就不是很大,华银财团2007年-2009年在欧洲的收购总额高达400亿美元,全部都是各种不引人关注的中小型优质企业,给华腾汽车、中腾集团、华腾重工、华腾电子、华腾高科、神州电器集团……做配套的小企业,现在肯定要继续收购一批给华腾数控集团做配套的中小优质企业。
账面一看,华银财团从欧洲的进口规模很高,其实就是左手到右手。
华银财团从2002年开始,在徐总担任理事长的阶段就特别注重收购欧洲的优质中小企业,鬼子进村,都是小队伍,一直不引人注意。
这两年因为欧洲的大环境太差,收购速度明显加快的几倍,90%的企业都是欧洲有技术优势的传统制造业。
所以,华银财团旗下的制造业产业集团在这两年的压力都比较大,海外收购嘛,拿到技术,拿到品牌的同时,肯定也要分担别人的亏损压力。
别人要不亏损,也未必会卖给你。
2010年的二次年会,后面几天的议程就是专门讨论这些问题,利润转移和亏损的控制要尽量平衡,对华银财团这种跨国财团来说,可以施展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。
比如,在德国的工厂能不能转移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,将研发中心一分为二,甚至是一分为五,主要工作在国内开展。
如果德国政府和工会不允许,那要怎么谈判交易,实现双赢,比如增加在德国的金融业和网络科技产业的投资,增加汽车研发中心的职位和投资。
这就是国际自由贸易。
跨国财团能够完美的利用各个国家不同的产业政策和人才优势,实现利益最大化,华银财团在欧盟拥有12个运营中心,聘用的政策顾问、投资顾问、法律顾问、律师和高级会计师超过2000人,就是专门处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。
特别是华银财团的中枢企业——华腾公司,国际化的员工比例已经超过2/5,3700名雇员中有1500名员工是海外雇员,在海外工作,在全球g20国家都有分公司,都有紧密合作的公关和游说公司,和超过100家国际性的ngo组织有着密切的往来。
从这一点来说,华银财团和中国的所有企业都不是一个级别,国际化的程度非常高,在全球自贸体系中进步神速,各种手段都已经玩的炉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1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