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工集团,等于是将中石油这样的大公司分解成三家。
做为多轮友好磋商的结果,华银财团绝不介入石油化工产业的上游设备业务,也不大规模介入加油站业务,并且,油品产能以一个绝对有利于华银财团的价位出售给三桶油,不直接出售给私营加油站。
这个结果也就导致了今天的局面,四桶油抱成一团,国际油价涨了,三桶油负责喊冤,国际油价跌了,三桶油负责叫苦,第四桶油的华银财团不吭声,只要不泄漏任何商业机密,就能跟着一起发财。
华银财团在海外的开采业务基本外包给三桶油,本身不需要太多员工,利润率更高,股价更好,三桶油完成国家任务,政绩闪亮,四家各得其所。
综上所述,中华大地四桶油,华银这桶油赚的最多,赚的最容易,不吭声就行。
同样综上所述,所谓打破三桶油垄断,让私营资本介入石油进出口和开采业务就能让油价下调的呼声,全部都是狗屎,要么是不懂世界的残酷,不懂资本的无情,要么就是被人当枪使,要么就是拿人钱财,替人办事。
相比三桶油在海外开拓的各种碰壁,第四桶油,华银财团在海外的兼并基本就是钱到位,一切好说,比如2005年,中海油和康菲、雪佛龙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案例,中海油就是第一个被挤出局的。
中海油退出后,康菲眼看报价低于雪佛龙,华银财团旗下刚成立的fmg国际资源公司突然介入,联手康菲轻松砍死雪佛龙,最终完成了收购。
其实呢,康菲本来是不想介入的,手里的资本明显不如雪佛龙,徐腾亲自去康菲集团总部谈了两个小时,定下了一个让各方都来不及做出反应的并购方案。
康菲集团以低价参与竞争,等到中海油退出,fmg国际资源公司突然介入,助推康菲集团的报价在最后一周超过雪佛龙,让雪佛龙来不及通过金融市场筹集更多的筹码。
当时的出价虽然高达207亿美元,现在来看,真是赚翻。
最后的结局就是fmg国际资源公司成为康菲集团的第三大股东,合资控股美国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,技术最先进的cutters页岩油气开发公司,而康菲石油则挤下雪佛龙,成为美国仅次于埃克森美孚的第二大石油巨头。
经过这一次的教训,三桶油都不再自寻其辱,不再报价欧美的石油企业,而是通过资本上的运作,协助fmg国际资源公司并购欧美的中小石油企业,再通过石油开采的分包合同拿到开采权。
经过这么多年的合作,徐腾逐渐发现,三桶油之中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8页 / 共10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