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至少是20年以上,再加上相关法规的匮乏和不完善,以及中国人均收入和医药消费能力低的现实情况……最终就导致了中美在专利药科研领域的巨大差距。
徐腾不是没有做过努力,真的比半导体产业更难,所以在2009年以后,他也只能是识时务者为俊杰,将精力转移到仿制药领域。
他在幕后推动“联邦制药”和央企级别的“中国联合药业集团”的成立,目标直指仿制药,与国内医疗医药行业的各种利益势力斗了五年之久。
迄今为止,效果一般。
整个中国医疗医药产业乱象丛生,群魔乱舞,极度扭曲。
中国联合药业集团这家央企巨头居然被整的无可奈何,只能撤退,退回去搞普药,与其他药企一样,大搞“营销代表体系”的建设。
徐腾的精力也是有限的,他也要吃饭,也要养自己的科研团队,也要养博安医院和药厂的职工,不可能将国内医药产业的各个方面都得罪几遍!
当然,他这边自成体系,从社区医院到三级甲等医院,华银财团旗下的博安集团拥有一整套的医疗体系,覆盖全国,肯定比央企巨头混的好一点。
所有的问题,源头是什么?
一是历次医改的那种“多快好省”思路;二是完全无视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、低福利现实,盲目和国际接轨。
这能不扭曲吗?
徐腾和整个博安集团高管层的态度是一致的,越是这种市场扭曲的阶段,越是建立口碑、品牌和体系的好机会,每年不停的巨量注资融资,抢医生,抢客户,建体系,建口碑。
从长远来看,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增多,这个行业是稳赚。
全国现在每年毕业的医学生有60万人,实际至少有4/5的毕业生转行,人才供应是没问题的。
过去7年,博安集团不仅逐步从公立医院招聘资深医师,每年招聘的医学毕业生也在逐步提高,2013年更是破纪录的招了12万人,硕士生和博士生占1/3。
徐腾不去正面撞击这个扭曲的市场,只是用实力沉默做事,不吭声,不喊话,不高调。
他每年通过财团注资700亿,博安集团自身融资700亿,再吸收700亿的国内私募、保险等社会资本,采用合股经营、合同管理和特许授权经营的方式扩大基本盘,从2005年扩到2014年。
在2005年之前,博安集团本身就已经是全国最大的私营连锁医院,而且通过兼并美国第三大的盈利性连锁医院ahs安纳思医疗公司,问鼎全球第一大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1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