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论事。下属做事遇到问题时,他帮忙解决或者是点拨下;若有空,会讲清楚是个什么运行逻辑。
但今天会议上让他不满意的点有些多,虽不至于导致多大的问题,他却看到了一个共性,难得多说两句。
“在座的各位,手中有很多权力,每天要做很多决策。我觉得在一些事情上,和专不专业可能关系不大,和是不是自欺欺人关系更大。”坐得太久,肖华站起身,“显而易见的事,两年前看不明白,可以是思维不灵敏,情有可原;一年前看不明白,是不可原谅;如果到现在还不能看清楚一个白痴问题,那我觉得除了自欺欺人,我找不到其他解释。”
“面对市场自欺欺人,是要被饿死的。”
会议结束时是十一点半,孟思远如释重负,虽然过程折磨了些,但老板开会挺快的。她特能理解当领导的爱开会,开会都能这么讲究效率的人,在其他工作上把控进度、推进执行的能力可见一斑。
对于老板最后说的话,虽然她挺认同,但又觉得,哪里所有人都像他一样,有能力迅速看清局势,甚至提前作出预判。
汽车行业,并不新,作为其中一环的零部件供应商,老牌公司们吃掉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。作为一个初创公司,只能去做传统供应商不想做的生意。而公司能到今天的规模,是创始人曾经选择合作的车企客户,已迅速成长。从虎口夺食,趁机吃掉了传统供应商的份额。
听起来像是运气,但在血海中生存下来,要每一次大抉择都做对,有哪里有那么多好运。算了,他说的有道理。她的前提条件设置错误,非得找他做参考系,那的确没法说下去。
孟思远想起他说最后一句话的眼神,客观而平静的话语,眼神却是冷到极致。像是在血海里泡了太久,在饿死的边缘挣扎着,没有犯错的机会,无人能施救,掉下去粉身碎骨。每一次选择,都要摒弃人性中的软弱。在长久的绝望中生存,一次又一次的抉择之后,从生存危机中独自脱离之后,一个人就可以不需要任何感情了。甚至是,这个人就没了感情。
午休过后,孟思远去找了上司,关于副总监周彦的一笔业务。
虽然周彦组不归她管,但在内部流程上,多了道程序,得由她审批后,才能到总监这一步。如果按照规矩,她应该直接通过,而不是卡住了这一笔。
这种看似合理的、执行上完全没问题的操作,也反应了使用这种方式架空一个管理层的困难。
然而经过她的审核,若出了问题,最后追责时,她是需要负责的。那么她认为这笔业务有问题,她就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