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却已经位至知县了。
苏舜钦此次负气出京,既有自己以“监守自盗”这种令人不齿的罪名被惩罚,没脸见人的原因,也有自认为被效忠的朝廷冤枉,被亲友抛弃,厌世弃世的心思。将到永城码头的时候,苏舜钦几次起意直接南下,不来见杜中宵,以免见面让自己尴尬。最后还是难耐杜中宵盛情,来到了县城。
点了点头,苏舜钦道:“数年前一别,再见你已执掌一县,前途无量。唉,人生际遇——”
说到这里,便再也说不下去。
杜中宵理解苏舜钦的心情,不再多说,与他一起入了县城。
到了后衙,赶到永城来看儿子的杜循见了苏舜钦的样子,大吃一惊:“通判,几年不见,怎么落魄至些?官场上纵有些许挫折,不过一时之厄,不必放在心上。”
当年杜家蒙难,杜循到许州告状,多亏苏舜钦帮忙,才时来运转。杜循对这位恩人十分敬重,若是没有他,自家说不定还在临颖县里,被一个地方土豪欺负,不得翻身呢。杜家有今天,最重要的当然是儿子杜中宵争气,真考个进士回来。但苏舜钦的援手之功,却在最关键的时候拉了他们一把。
看见杜循,想起当年自己的意气风发,苏舜钦的心情好了一些。
在花厅里公宾主落座,杜家全家人都出来相见。此时韩月娘已经确认有了身孕,肚子明显大了,走路有些不方便。扶着婆婆,向苏舜钦行了礼,再三谢过,才回到后面。
看着杜中宵一家齐齐整整,欢欢乐乐的样子,苏舜钦感慨道:“知县前途看好,家人和乐,人生如此,夫复何求?可怜我为官二十年,却有今日厄,唉——”
杜中宵道:“一时挫厄,不必放在心上。朝中诸公,有今人未遭贬谪?苏兄只管放开心情,游玩些日子,过些日子不定就会起复。”
苏舜钦苦笑着摇了摇头。朝廷中的两府重臣,确实大多都遭过贬谪,特别是范仲淹,被贬过不只一次。但那能一样吗?人家是因公被贬,贬一次名气大上一分。自己可是因“监守自盗”被贬的,这是士大夫非常不齿的名声。名声臭了,还想着起复呢。
酒菜上来,杜中宵满了酒,对苏舜钦道:“且饮此杯,为兄台接风!”
饮过了酒,苏舜钦看着酒杯,沉声道:“就为了这杯中物,我一时犯错,至有今日。可恨!想以前的日子,多少人与我饮酒唱和,意气相投,等到落难,却无一人援手,无一人出头。世间人情冷暖,何至于此!待晓,你还是少年,不知官场险恶,记住我今日教训,以后千万小心!”
杜中宵拱手谢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9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