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中国人喜欢起个洋名,正式场合宁用洋名不用汉名。不过这个时代反过来,周边异族除了本族名字,会起个汉名,正式场合用汉名,这是身份的象征。韩家因为本是汉人,都有汉名,与其他契丹人反过来,都起个契丹名,而且越来越习惯用契丹名,正式场合不见汉名。
什么是文化强势?用什么名字是最明显的。不只是契丹如此,周边的异族都是如此,有身份有地位的人,主动取汉名用汉名,主动汉化。便如党项,从唐时被赐姓李,入宋后赐姓赵,元昊叛宋,最先做的也是废掉赐姓,重新使用蕃姓,如拓跋之类。学的历史书上,一般称其为李元昊,其实元昊从来都没有姓过李。他曾经叫过赵元昊,也叫过拓跋元昊,还叫过嵬名曩霄,就是没有使用过李元昊这个名字。
耶律不花出身于耶律皇族,跟高家奴这种被赐姓的不同,是正牌出身。父亲耶律马六,祖父封楚国王。耶律马六曾任北院宣徽使、辽兴军节度使,甚得契丹皇帝喜爱,不直称其名,而以兄相称。耶律不花对政治没有兴趣,只想赚钱。不过他这种出身,从小娃娃起,便就有官职在身,在西京道任个闲官。
杜中宵已经打听到,做毛皮生意的康成栋,便就是依托耶律不花的势力,把持北地毛皮生意。并州的毛皮货场,让耶律不花赚了无数钱财。食髓知味,他来这里的目的昭然若揭。
与党项数年大战,宋朝的积蓄耗费一空,前几年财政困给。议和之后,急需修养生息。契丹前年兵败党项,也面临同样的困境。现在的形势,宋和契丹双方都需要两国和平,慢慢疗伤,盟约显得比其他时间都珍贵。别说宁边州这种小事,再大的事情,也要以和平为本,坐下来慢慢谈。
大打是不可能的,占住唐龙镇,重建偏头寨之后,这一带再没有动兵的理由。剩下的,那只有发展边境贸易,大家携手各凭本事赚钱了。
对于杜中宵来说,耶律不花比高家奴可爱,他才是这次谈判的主角。
第92章 不买别动
唐龙镇一战,让董家寨比以前更加热闹。以前大部分小蕃部都摇摆不定,在三方势力之间游走,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,尽量避免惹事上身。唐龙镇宋军几乎毫无损伤,全歼入侵的契丹人,让不少小蕃部改变了看法,向宋朝靠拢。从唐龙镇到偏头寨一线以南,聚集的蕃部比往年多了很多。
当然,宋朝最吸引蕃人的,还是做生意。契丹和党项有的,这些小蕃部大多可以自产,惟有宋朝来的货物,是不可替代的。而要做生意,就要来董家寨。
耶律不花一到董家寨,与杜中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8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