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雨大宋 第453节
杜中宵忙道不敢。与文彦博等人客套一番,行礼如仪,才一起走在前排,当先向城中走去。出了火车站,文彦博道:“太尉带兵复幽州,大败契丹大军,俘其国主,为前所未有之功。今日我们骑马,百官在后相随,一起入城。圣上在宣德楼迎,楼上设宴,为太尉庆此大功!”
杜中宵谢过,上了赵祯亲赐的御马,与文彦博一起,向城中行去。后面大两省官以上骑马,其余百官步行,簇拥着两人。两边百姓欢呼,都观看立功归来的杜太尉。
州桥旁边的酒楼上,杜循看着马上的杜中宵,叹了口气:“不想能有今日!想当年,我科举落第的时候,一贫如洗,只能乞讨回家。儿子赶考,却一举中第。不到二十年,就有了今日。”
韩幼娘在一边,轻轻拉着孩子,看着窗外,没有说话。是啊,谁能想到,当年那个沿街卖羊蹄的少年,能够做到太尉,能够带领大军击败契丹,收复幽州。今天的这一切,简直就像是梦一样。
杜中宵过了州桥,心有所感,抬头向旁边的酒楼看去。模模糊糊看不明白,每个窗口都有客人探出头来。不过总是感觉,其中一个窗口是自己的家人。
幽州一战,契丹彻底被击败,宋朝周边已经没有威胁。杜中宵感觉,自己也没有什么大事做了。以后可以安享富贵,不必再东奔西走地忙碌。至于以后如何,哪个知道?
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,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,自己做的已经够了。其余的事情,应该由其他人完成了。自己的开拓已经足够多,以后只要守成,就非常优秀了。
至于改变制度,进行资本主义、社会主义改革之类,那就是搞笑。这个时代,没有土壤,也很难成功。前世学的那些内容,有许多特殊原因。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,但如何发展,却没有被规定好。掌权者贪得无厌,终究会被推翻。新的掌权者不吸取教训,终究会重蹈覆辙。
什么样的制度好?上学的时候,书里总是尽力给出答案,写书的人总是以为知道了答案。然而现实总是无情,被认为多么完美的制度,总会遇到自己的问题。有的亡于战争,有的亡于天灾,还有莫名其妙就一下子崩溃了。设计出完美的制度,怎么可能做到?
杜中宵知道自己做不到,但知道只要解决了最重要的问题,社会就会向前发展。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,又会遇到新的问题。人们读历史的时候,总是发现,现在的问题,历史上总有似曾相识的曾经。想出来解决问题的办法,与古人也暗合。一切不稀奇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8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