献城有功,心中不要疑虑,将来朝廷必有奖赏。这些日子,州中政务还都由你们处理,等候朝旨就是。前方的战事不必担心,不必劳烦你们。”
萧九哥拱手称是。道:“以前常听太尉名声,用兵如神,用兵多年无一败仗。今日得见,实在是三生有幸。这些日子,能够侍候太尉,是下官的福气了。”
杜中宵道:“你是朝廷官员,只管安心做好份内之事,朝廷必然重赏。”
说了几句客气话,众人分别落座。刘几吩咐上来了酒菜,一起为杜中宵等人庆功。
饮了两杯酒,杜中宵道:“此战非比寻常,我与王、贾两位太尉,带了骑兵当先赶路。现在来的是三万骑兵,步兵还在后面。刘太尉,北面的大定府如何,你说一说。”
刘几道:“自我带兵进入榆州,大定府那边一直没有动静。得到太尉带军离开檀州的消息,我便派人占了北边鹿鸣山关口,契丹没有死守。现在这情况,实在有些摸不着头脑。”
杜中宵道:“不管契丹要干什么,我们大军到了,一切都好办。他们要守,我们就集中重兵,攻破城池就是。他们要逃,我们有数万骑兵追击,能逃到哪里去?”
刘几道:“大定府是契丹重城,城宽八里,长八里,非其他城可比。城中守军,估计有约一万三千多人,并不太多。斡鲁朵各宫,除了耶律洪基看成己的一宫,其余的多是散落在周围游牧。直到现在这些斡鲁朵也没有聚合起来,不像要逃的样子。”
一边的贾逵道:“如此看来,契丹不像要逃的样子。我们大军到了,他们的斡鲁朵还没有聚合,如何能够逃走?纵然游牧骑马,牛羊总是跑不快,如何能逃过骑兵追杀?”
杜中宵道:“我们不必猜疑,反正总是猜不对。现在大军到了榆州,任契丹花样百出,也逃不出我们手脚心。明日查看地形,数日后大军过鹿鸣山,兵临大定府城下!”
众将一起称诺。即将面对的是对契丹的最后一仗,此后就再无大仗可打,众人士气高昂。
宴罢,杜中宵到了住处歇息了两个时辰。等到醒来的时候,天色已经黑了。吩咐人把赵滋、王凯和贾逵叫来,在自己房里议事。
三人到来,各自落座,杜中宵道:“现在的样子,我估计契丹那里,可能还没有主意。耶律洪基被俘后,他们一直选不出来新主,可能有几个原因。一是各方争执太大。耶律洪基的子嗣现在年幼,肯定很多人倾向于立皇帝。但有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争立的前例在,必然反对声音很大。还有一种可能是,契丹人在等耶律洪基的消息。我们把耶律洪基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6页 / 共8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