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海外,最终碍不过面子。
实际上,国内的生意很多,特别是现在这个阶段,从曹妃甸计划有启动的迹象,华银系的几家私募基金就在国内外订购绞吸船,目前已经有六艘订单,单艘制造价值5亿以上。
这还是3000方规模,真要是天鲸号那种4500立方/小时的超重型,怎么也得七八亿起步。
私募就是这样,将很多人的钱聚集起来做大买卖,购买大宗资产出租也是一种很容易捞钱的手段,回报率通常比出租写字楼更赚。
这种事,银行也经常做,航空公司的飞机大部分都是银行租赁公司负责采购,交给航空公司运营,从中牟取利润。
曹妃甸的项目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吹沙填陆工程,最终预计可能要达到了30个澳门的规模,这是数千亿的投资,遇到这种大工程,出租三年就能收回投资。
以后还有南海工程,天津港、广州港、长江航道的疏浚工程,多不胜数,怎么都不亏。
特别是南海工程,那几个大岛都是700亿起步,这还不算什么,真要吹填黄岩岛,那是前面七个岛总造价之和的两倍,700亿美金打不住,工程难度还太高太高……比三峡都高n多,要研究很长时间才能最优化的施工。
一般国家根本搞不定,比如越南吹填了几个月,海潮一来,台风一去,白填了,都垮了,不懂中国是怎么填的……这些工程都是中交、海军在做,技术水平太高,一般企业做不了,可他们也要船啊。
要船就得租。
徐总现在已经在订购4500方变频绞吸船的虎鲸号、蓝鲸号,现在rmb汇率低,订购有点亏,因为最主要的设备都得是荷兰ihc货,没办法,天鲸号也得买lhc的,垄断买卖,要么是买ihc,要么是买沃斯塔,没得选。
三菱也行,但和老欧洲比,还是差了那么点火候。
徐家还是担心被软性制裁的,所以,只买船租给上航局。
上航局嘛,熟,徐家在魔都的马勒别墅就是从上航局买过来的啊,70年代至90年代,一直是上航局的资产。
国内就这样,真要想将生意做到一定程度,关系是很重要的,不能光有上面的,各个方面都要有一点,就这么一点点,生意往往就好做的多。
2008年以后国内民资泛滥,很多私募、财团都下了订单,买了十几艘重型变频绞吸船,结果没有用武之地,破产了不少公司。
既接不到工程,又租不出去,一艘七八亿的投资都烂在手里。
一路一带,产能输出,这些也都是产能,而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1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