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不错。”陈安邦有点惊喜,这就将合同书拿起来仔细翻阅,谈不上是非常满意,至少能打个75分,很划算的一次交易。
一笑泯恩仇是有代价的。
徐腾一手让了4亿左右的地价给对方,这其实也没什么,他当初在两江合并之前,从陈安邦手里买下255.4万平米的土地储备,绝大多数都位于江州、江北、西江、嵍县,23.7亿买入,一年半的时间,目前已经价值40亿左右,翻了一倍左右。
让掉4个亿的净利润也没什么,正好省掉7000万左右的土地增值税。
地产这个行业,利润很丰厚,税收也不低。
在这份合同里,徐腾顺势转让了一家建设工程公司。
陈安邦离开江淮省时,将旗下的东辰建设分拆成两家,其中一家卖给徐腾,前身是江州建设第三工程公司和西城区水利建筑设计局,徐腾现在完璧归赵。
陈安邦早年就从土建工程承包起步,一路发展至今,一度是江淮省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,从高速工程、楼宇、桥梁到水利,牌照齐备。
这个生意,徐腾根本不打算做,华腾集团不做,江泰集团也无意经营。
东鹰集团就是盯住这一点快速扩张,在省里连续拿下多家土建承包合同,徐腾请陈安邦回归,也正是想要利用东辰集团土建行业优势和经验,挤兑东鹰集团,遏制东鹰集团的发展速度。
陈安邦将徐腾给的这份交易合同看完,不动声色,思量一番才将合同搁在桌上,点了点头,“放心,东鹰集团拿合同的手段并不高明,最近这两年,苏华建设集团拿项目的方式才是比较奇特的,我仔细研究过,手段有点黑,bt和bot模式的概念倒是不错,很适合国情,很适合急于上马大工程的各个地方。”
“你想和对方竞争?”徐腾看着陈安邦,这是一条不归路,陈安邦心里很清楚,苏华建设的扩张路子是有点野蛮的,具体怎么操作,作为土建工程大鳄的陈安邦很清楚,绝非对方嘴上说的那么简单。
徐腾也靠概念地产拿土地,但和苏华建设集团是两种情况,后者是纯粹拿下基建项目,替地方政府出资,全权负责运营和移交,从中牟利的关键是竞标。
实际上,这些项目基本没有竞拍过程,直接签合同,一次性授权四十年的经营权,或者定出一个远超市场价的合同价格。
或者是正常的价格,但在整个建设工程中,根本没有任何监管机制,完全是苏华建设自行处理,工程质量是否达标,只有他们自己清楚。
“当然要竞争,但不至于降低质量,b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12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