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三十章 衣锦还乡
徐腾陷入了一个当初在江州时差不多的困境——地方政府的竞争白热化,对外积极争取,对内则采取强硬的手腕,他当初可以选择离开江州,在江州和沪州之间玩平衡,但现在没有办法离开沪州。
对此,徐腾的回应是降温。
在周副市长离开华银国际大厦不久,他就明确无误的通知韩黛,取消周副市长和他之间的所有行程安排,即日起,不再给予特殊安排。
简单点说,徐腾和周副市长之间的友谊结束了,而徐腾和市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就剩下顾雪骊那条线,当然,市里和华银财团之间还有其他的几条渠道,比如赵丹阳,比如李达霄,市里都可以约谈。
几天后。
华银财团在2009年的一次年会召开,地点安排在江州。
时隔一年,徐腾重返江州,感觉江州的变化还是挺大的,摩天大楼又多了一栋,主干道的江南大道和科技大道都拓宽了。
整个城市仿佛是装裱一新,西城区和西江区原先的那些城中村,这几年陆续拆迁一空,新的楼盘不断开工,三大科技工业园也是日益繁荣。
老机场位于西江区,新建的江州国际机场则是选择在江北区,实际上,江北区也有一个机场,规模稍微小一些,正好适合公务机起降。
从2002年到2009年,7年时间,江州完成了一个蜕变,从国内的二线城市慢慢跻身一线,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大量的产业政策扶持。
但凡是能给华银财团的政策,省市两级肯定也要对其他公司开放,只是没有华银财团那么优厚罢了。
省里大大小小的国营企业,如今除了江钢、省投、省高速、淮煤四大集团,其余像安柴集团、金马集团、华菱,还有大大小小的那几家电器厂,基本都卖了。
卖了,反而就解脱了。
省里的民营经济发展的好,一下子就将整个省的经济盘活了。
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和工业3.0领域,江淮省慢慢又将工业制造产业重新抓了出来,本省的金融业也搞得很有特色,有规模,有活力。
当然,凡此种种,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,四个字——华银财团。
华银财团的规模相当于三桶油,1/4的投资集中在江州和江淮省,硬生生将江州提升到了国内一线城市的水准,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形成了集群效应。
这个省,别的城市也都不行,唯独江州在gdp、高科技产业、人才、高等教育各个方面,能够和苏锡温之类的城市竞争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8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