搞起来?
2000亿美元?
您开玩笑呢。
半导体的化工材料这个领域,别说是中日差距甚远,即便是欧洲和日本的平均差距也至少在10年左右,整个欧洲只有少部分领域是和日本并驾齐驱,或者是超过日本……这个部分主要都和军工有关,国防经费保护下来的幸存者。
这一点是真不得不服日本人,虽然被美国打败了设计和应用配套体系,半导体材料这个领域还是牢牢死守住了。
国内这十几年在中央产业政策和各种专项计划的扶持下,华银财团通过和国内的大学、研究所、央企合作,通过在欧洲并购中小化工材料企业,慢慢凑出一套阵容,不敢和日本竞争高端,和韩国、台湾竞争中低端市场还是没问题的,便宜点,凑活用,您也别要求太高,能国产就不错了……部分和军工有关的领域,其实也够用,这同样是被逼的没办法,保命呢,拼死也要搞出来。
材料这个东西,咱们好歹还是能进口的。
设备体系就是真的没办法,完全被封锁,只能进口十年以上代差的设备,在国内的三大所没有将光刻和薄膜设备攻关以前,对不起,你得进口二十年以上代差的设备,还得是二手的,还不能用于军工领域。
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是真被逼的没办法,只能靠走私芯片过日子……这几年就不用了,国产基本够用,从这个角度来说,华银财团还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
在设计和应用配套的领域,中美的竞争才刚开始。
国内除了华银财团,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在做这些东西,特别是各种资本扶持的海归创业基金,仅是银河资本旗下专注半导体领域的银杉基金,过去十年就投了一百多家,目前来看,至少成了一半。
最后就是芯片和圆晶生产业务,英特尔、台积电、三星是三巨头,华腾电子集团熬了十几年,终于慢慢爬上来,超过了台联电、华联电,成为全球范围内仅次于三巨头的超级小强。
三巨头的特点各不相同,英特尔是自身业务占主体,代工业务为辅,设计能力是最强的,对中小客户的协助设计能力自然也是最强的。
英特尔是美国的硅谷巨头,同硅谷的各种芯片设计和应用配套企业关系密切,但和大客户之间的商业竞争都很激烈,所以是主做中小客户。
台积电完全做代工,不做设计,但是,台积电的协助设计能力完全不弱于英特尔,所以是大中小客户通杀。
三星自身业务需求有限,产能巨大,而且在协助设计能力上处于最弱,只能是专注大客户,比如amd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7页 / 共10页